(资料图片)
半月谈评论员 赵琬微最近,ChatGPT在全球爆火,这项人工智能应用引发的冲击波“震撼”了多个行业,首当其冲的就有教育界。因其具备快速查阅文献、生成答案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用它来充当“枪手”写作业、交论文,多国高校被迫明确“禁用”ChatGPT。
这一幕很新鲜,又很熟悉。当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风靡、搜索引擎诞生的时候,也曾产生过类似的慌张。先进技术的横空出世,让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而教育作为传授知识的行业,则一次次受到挑战。这一次,当AI发展到可以自动梳理资料的时候,其提交的论文作业已经与真人文章相差无几,传统的批量传授知识的模式受到彻底挑战。
在AI 面前,照本宣科的知识传递毫无胜算,它可以在1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做出条分缕析的罗列与分析。在AI面前,似是而非的观点同样不可胜数,它可以提供很多个思考角度,并堂而皇之地用不曾发生的事情佐证。
面对ChatGPT的挑战,被动封杀显然并非上策。其实,人工智能在挑战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工具。教育界需要反思的是,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可检验出学生真实的实践与思考,更需要反思教育的方式,是否可以借助AI的帮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批量化教学,进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时代——
这代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在人工智能教学系统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是目前已在探索的,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者知识漏洞,推送错题复习,更要借助AI的力量,完善学习者的知识框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
这意味丰富的教学体系,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个人定制”的学习。让不同的学习者拥有不同的路径,喜欢实践的人可以先动手做起来,喜欢知识的人可以先把资料看起来——无论是学以致用,还是知行合一,都可以抵达真知的目的地。
这呼唤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从“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的粗放考核方式,到每个人知道自己进步了多少,学会了什么的精细化测评。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更多体现基于人类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的感受、思考出的答案和真实的才学。
教育是有温度的,而AI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育还传递了只有人类才有的情感、道德与思想。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而机器学习的飞速发展再次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学习机器”,而是让每个人都成长为完整的自己。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
永州市1至4月市场主体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永州日报
国家邮政局再部署北京邮政快递业疫情防控工作 中工网-工人日报
江西前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8亿元 增速全国第一 江西新闻客户端
石城县积极构建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绿色通道”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中利集团董事长被内部通报批评 并罚款100万元 中国基金报
细分市场规模不大 兴协和更新招股书 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