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4月3日讯 (记者张敏敏) 4月2日,“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在济南市美术馆举办闭幕式。展览共吸引线下观众60余万人次,线上网络点击量突破2.5亿人次,被誉为美术界的“现象级”展览,成为极具全国影响力的双年展品牌。
闭幕式首先通过专题片回顾了本届双年展的展览筹备、组织实施、展出盛况、社会反响等全过程,与会嘉宾共同分享了整个展览过程的点滴回忆和精彩历程。
随后,现场公布了“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最受关注的20件作品名单。最受关注作品分别为:V^艺术小组《19赫兹》、山东威赛尼科技有限公司《金声玉振》、王刚《凝望星空》、王雷《新长征路上的凯歌》、古原《华彩艺术神柱·绽放》、田晓磊《神话》、吉里·多库皮尔《无题》、孙美华、郑建鹏等《鹊华十二时》、汤杰《黑白》、李洪波《童话世界》、张江舟《墨语》、陈坚《呼吸》、陈抱阳《未被证伪》、金江波《元·五岳》、赵培智《瓦恰的行走》、袁武《人流》、徐国峰《景观墙》、栾剑《运河·立交·新姿》、雷安德罗·埃利希《教室》、裴延学、杜伟伟《飞越黄河》。
本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共生世界”为主题,是首届“和动力”主题的延续和拓展。展览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植根于齐鲁文化、中华文化的深厚沃土,搭建起融合共生的国际艺术交流舞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览通过多维艺术形态的再认识、再阐释,倡导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融通的共生性,尊同敬异、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的文化包容性,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关注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性主题和艺术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国际性。
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221名艺术家的272件当代艺术精品,共分为“当代与传统”“人与自然”“地域与世界”“现实与虚拟”“科技与艺术”“异彩与同源”六大版块,异彩纷呈,融合共生。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双年展突出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大量使用虚拟仿真、AR、VR、人机交互、3D打印、影像互动等科技应用的作品,推动了艺术与科技的跨界融合,实现了作品的多元形态表达,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观展体验。《神话》《19赫兹》《飞越黄河》《未被证伪》等众多互动性、参与性强的作品,迅速走红各大网络平台。《鹊华十二时》《谜·城系列》《金声玉振》等大量蕴含山东元素的作品,则推动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丰富的形式与国际前沿当代艺术有机结合,与沉浸式体验“齐鲁文化IP”有机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也为“文旅+”探索出更多精彩的可能。
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以其专业性和学术性,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中外兼顾、东西兼具的策展团队阵容强大,让本届双年展具备了更高的学术水准和艺术追求。展览期间举办的“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试说新域-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生态美学研讨会”“大家来谈双年展”等论坛、沙龙活动,邀请到国内外知名学者、策展人、艺术家积极参与,提升了山东当代艺术的学术影响力。
本届双年展自1月7日开展以来,以其盛大的展览规模、多元的作品形态、创新的展览形式、丰富的活动策划,引发省内外观众持续观展热潮。
作为山东第一个由省政府主办的国际双年展活动,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力文旅品牌打造,有效提振了文旅消费,为推动山东、济南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承载着齐鲁文化的博大与厚重,本届双年展通过省市联动的办展模式,创新了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表达,搭建起国际艺术交流互鉴的舞台,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声音,展现了中国魅力。
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说,人类共同奔赴幸福理想的愿望永无止境,人类的文化创造动力就永无止歇,人类的创新和活力也就永远不会停止。以“国际视野,中国气质”为宗旨理念,集当代性、世界性、专业性、学术性和观赏体验性于一体的济南国际双年展,立足中华文化根基,秉承开放包容精神,发挥特有的资源优势,为中国双年展提升文化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成功且具启示意义,呈现了一个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的实践案例。期待济南国际双年展,以更加立体多元的样式,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故事、济南故事。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
永州市1至4月市场主体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永州日报
国家邮政局再部署北京邮政快递业疫情防控工作 中工网-工人日报
江西前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2.8亿元 增速全国第一 江西新闻客户端
石城县积极构建企业服务全生命周期“绿色通道” 赣南日报-客家新闻网
中利集团董事长被内部通报批评 并罚款100万元 中国基金报
细分市场规模不大 兴协和更新招股书 投资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