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从夏收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三

(原标题: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从夏收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三 )

皖北大地,雨过天晴,一台台收割机轰鸣出动。“见地就下,逢麦就收,正是出力的时候,我一天能收150亩以上。”安徽省临泉县正大生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张勇说。

“麦子入库,心就落定了,700多台农机3天抢收24万多亩。”合作社负责人杨增玲说。安徽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麦收进度,投入联合收割机超20万台,小麦机收水平逾98.6%。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原“粮仓”,收割机、烘干机接力,无缝对接,小麦从田里运到库里。“我们托管了500多亩小麦,提供耕种收储‘套餐’服务,今年小麦亩产能打1100斤左右。”河南省安阳县永和镇小寒村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贠长青说。

抢收抢烘、跨区作业、代管代收、全程托管……夏收时节,面对黄淮地区的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显身手,发挥规模优势,提供多元服务,全国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助力夏粮应收尽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经营体系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时代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要求,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4万个,服务面积超过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

——“田保姆”不断涌现,社会化服务推动经营体系变革。

切割、剥壳、脱粒……农机驶过,小麦归仓。“过去收麦子,顶着太阳,淌着汗水。如今夏收交给合作社干,不仅保质保量,还管烘干收购,省心放心。”山东省嘉祥县仲山镇布山村种粮大户史成行今年种麦600多亩,亩产量达900多斤。

农户下单,“田保姆”接单。为史成行提供服务的是加宽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整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有100多台套,一应俱全,我们提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服务。有干不了的、干不好的、干起来不划算的,交给我们没问题。”合作社负责人王传生说。合作社年作业面积8万多亩、烘干粮食上万吨。

“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不可能家家高投入、户户有装备。建设农业强国,要求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说。

从夏收一线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农业农村部提出,下一步,将持续鼓励引导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加快发展,力争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推动标准化生产。

“今年夏收用上农机‘新套餐’,一边收麦子,一边秸秆粉碎还田,省工省钱,一亩地减少粮食损耗30多斤。”山东省庆云县常家镇洼刘村村民刘绍安说,“啥时候浇水最合适、施啥肥能壮苗,从种到收,都有详细说明书,我们跟着干就行。”

线上服务,线下指导,农户用上新技术。“从春播、夏收、秋收到冬灌,我们都有统一的‘技术包’‘服务包’,标准化生产让种粮有赚头。”常家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成华说。

“今年夏收最受欢迎的就是烘干机,我们敞开收,加快烘,尽快把损耗降下来、质量提上去。”江苏省沭阳县金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宝说。沭阳县调动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整合454台烘干设备,为全县140多万亩小麦保驾护航。

新时代十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广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先进适用技术、绿色生产标准,有力破解农业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新模式不断涌现,社会化服务助力节本增效。

“过去靠自己,一亩小麦支出720多元,而今托管给合作社,一亩一季费用555元。”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下郑村村民史起书算了一笔账,“成本降了,质量也高了。”

“我们跟56个有意愿的村签订托管服务协议,就是想着多帮大家伙挣钱。”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丽介绍。

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小农户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农业农村部相关调查显示,与农民自种和流转土地种粮相比,采用生产托管方式种粮,亩均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纯收益平均提高20%以上,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积极培育服务主体,着力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为你推荐

新股
市场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证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